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自主招生改革:生源要怎么“抢”?

http://shanghai.eol.cn/    东方网  2012-02-14    

  忙碌的“二月小高考”,以上个周末的“华约”、“北约”、“同盟”测试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的面试为高潮,让旨在解决高考“独木桥”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再度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始于2003年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十年一挥间,似乎忽然由原来的赞扬声居多,变成现在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抢生源有没有错?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然而,有专家表示,我国的高校自招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正面临着艰难抉择。

  这几天连轴转的测试、面试,招致最多的非议便是“小高考”牵扯了考生、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连一些高中正常的教学节奏都被打乱了。本应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培养需求和个性化办学目标遴选学生,现在已经渐变成提前的抢生源大战。

  对于这样的质疑,已经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心中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不抢,他要抢”,关键是要让生源争夺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运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源的选拔一定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想紧密结合。比如,在前两天的复旦大学“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时,考官们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就是“兴趣”,即对专业选择、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可持续能力,这就避免了以往自主招生时容易发生的不科学做法,即只顾“掐尖”,把所谓考分高的学生先拉到篮里,不管他是否真正具备发展潜质。

  要不要参加“培训”?

  大学自行笔试加上面试,或者直接由中学推荐再经大学面试,这基本上成为现在自主招生录取学生的两个最重要方式。因此,相关的自主招生“培训班”也在社会上应运而生,“自主招生命题专家”、“阅卷博士”、“通过率80%至85%”等噱头宣传极具煽动性。

  那么,这样的“培训”真的能助考生顺利迈进名校吗?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以这次该校的“千分考”为例说,成绩特别出色的考生并不在上海,都是出在苏浙两省,而且是在较偏远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培训班。陆昉说,经过所谓培训的学生,在专家面试后录取的可能性只会降低不会提高,因为这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思维定势,是很容易被专家识别出来的,因此,参加这种“培训班”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退回高考可行吗?

  针对自主招生衍生出的一些负面现象,最近有舆论提出,与其让考生陷入一个个自招的应试怪圈,不如退回到单一的高考轨道上。对此,大多数自主招生高校都持否定态度。陆昉说:“大学应该有它的人才培养理念,有它的选拔方式。大学搞自主招生,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人才选拔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也避免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情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有考生用“海选”来形容现在的自主招生,难度都快赶上“超女”和“快男”了。其实,“海选”模式没有错,错在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笔试,学生最终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像国外学生那样,可以拿到多张通知书,“这其实也是误导了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评价,增加了公众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焦虑,甚至会影响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