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留学海外,道不尽的中国话题

http://shanghai.eol.c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11-08    

  大概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会关注当地跟中国相关的学术讨论。在欧洲6年,我去过的大小会议只要是中国话题的,总会碰见有中国留学生因为个人兴趣而非因与其学业直接相关来参加会议。而且,大概每一个留学生参加这种讨论都会有类似的心理过程:首先是好奇,想了解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新现象的,以丰富视角,随后是疑惑、质疑、反思或争辩。这些讨论本身是没有定论的,只是旁听的会议多了,难免也会对一些老生常谈式的套话感到倦怠。比如虽然世界对中国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广,但讨论似乎多局限于近乎“范例式”的论题,如“中国威胁论”是不是成立等。这种话语套式不仅留学生会觉得厌烦,其实西方学界也努力挣脱这种非黑既白的局限。

  最近我去伦敦的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英国以支持先锋言论著名的出版社Zed Books推出的《Who's Afraid of China》(谁怕中国)。这本书很有意思。该书的封底推荐人、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认为这本书对上述刻板话语模式的对立双方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书名一语双关:既是在问“谁”怕中国,也是在问谁会“怕”中国。其主旨并非给这些问题一个盖棺论定的答案,而是让读者面对诸多纷争,反过头来重新打量,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会吸引诸多讨论。

  新书发布会汇集商界、学界和新闻界等的诸多听众,作者迈克尔·巴尔说,之所以有道不尽的中国话题,不是因为其发展“好”或者“坏”,而是因为中国是一面镜子,而镜中的影像则因执镜人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美国、欧洲可能看到了自己昔日的辉煌。镜中影像“准确”与否并不重要。简单地说,怎么看中国,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时候取决于怎么看自己。

  我想,对于每一个海外学子来说,远隔重洋的家乡也是一面镜子,因为留学并非只是“融入”当地,或者只是看更多的风景走更远的路。 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大概不少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到了异地留学,反而开始更关心国内的发展。因此就有了开篇叙述的情况:和中国相关的讨论,总能吸引因兴趣而来,哪怕仅仅是来旁听的中国学生。我觉得这种兴趣,用一些抽象高远的大精神去解释未免牵强,因为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参与关于中国的讨论有更为实际的意义:理解中国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