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零起点、等第制”,被减了负的家长没有感觉如释重负
2015-09-02 10:54:00
文汇报
作者:

  今年新学期,本市“零起点、等第制”从全面推行走向深入实施。但零起点这一招,似乎只能用来约束学校,而无法约束一个关键人群——家长。

  随着80后加入家长的战团,如今的小学生家长显得越来越焦虑——担心“一张白纸”的孩子不能适应学习;担心自己不能陪读,孩子的学习习惯会走偏;担心独自进校的孩子能否找对班级……更有甚者,提出要准备奖品放在老师处,请老师多鼓励自己的孩子。

  零起点教育,“拼妈”又开始了?

十以内加减法2秒内反应,开学要检查?

  因为一年级新生教育全面推开“零起点、等第制”,被减了负的家长没有感觉如释重负,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

  “家长会上老师交待,十以内的加减法要在2秒内快速作出反应,要求开学时检查。可我们孩子入学前基本是一张白纸,这可怎么办才好?”这几天,家长丁薇(化名)正忙着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进而,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她前面——一个班级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已达2000,有的却只认识自己的名字。有孩子已会背乘法口诀表,可也有孩子算十以内加减法还要扳手指。“看到别的孩子‘对答如流’,自己的孩子却‘一问三不知’,内心的受挫感真是无比强烈!”

  有些家长的焦虑来自于校际比较,“我对比了另一所公办小学的课程表,发现我们的英语课每周少了三节。而且每天下午人家学校上三节课,我们只上两节课,下午三点就放学了,这难道是逼报班的节奏吗?”家长林颖(化名)说,从课表就能够看出差距,这让她感到焦虑。

  焦虑更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水涨船高。家长于茜(化名)的焦虑来自培训机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暑假,她带着孩子去报了一个奥数班,结果在入学测试中,奥数“零基础”的女儿只做对两道题,被培训机构拒收。“培训机构的老师说,要想进这个奥数班必须会做有余数的除法,我翻了一下教科书,发现有余数的除法要到二年级下或三年级才涉及。”于女士说。奥数班报名被拒只能作罢,于是她又瞄准英语补习,“二年级英语每周学校只上两节课,不去外面补课将来如何应对升学压力?”

不能陪读,学习习惯如何纠正?

  还有一部分双职工家长的焦虑来源于不能陪读。“都说一年级非常关键,都说小学是孩子习惯、性格、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每天回到家都要九十点了,根本没时间帮他纠正学习习惯,这是我最大的烦恼。”家长丁薇说,尽管家里有老人负责接送儿子上学,但如今的陪读“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老人也力不从心。虽然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口头作业还是必须的!其中有些口头作业要求发送微信语音给老师听;有些作业是放在校园网上的,要求家长打印并签字;有些英语课文要下载App跟读;还有些英语校本教材要下载到手机里播放给孩子听——这些复杂的要求要让老人操作,怎么能让年轻的知识型家长放心呢!“可以想象,未来的日子,每天都会忙得像打仗一样。”能否平衡好工作和孩子教育问题,丁薇心里也没底。

  王女士在浦东新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任教,原本打算这个学期承担高三年级班主任和学科带教任务,但考虑到女儿要上小学一年级,她多次与学校“据理力争”,终于卸下了班主任的担子。“都说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要,是做规矩的关键时期。我想一年级还是要陪在女儿身边,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多年带教高三毕业班的老师,王女士坦言,小一新生母亲这一角色更让她焦虑。“会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情况感到担忧,最怕她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我看到家长群里面每个人都挺焦虑的,不停地向班主任咨询各种问题。”

没有引导,孩子能否找到班级?

  昨天一上午,徐汇区某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李芳(化名)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原本幼儿园时,每天老师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几十张孩子的照片,实时汇报孩子的表现情况。进入小学后,照片少了,家长心里也空落落的。”而实际上,早在开学前,校长就提醒家长们,有别于幼儿园,小学老师们不仅要管理班级还要备课,工作强度非常大,发照片的频率不会太高。

  “事实上,随着零起点的概念逐渐深入,学龄前,家长对学科知识的追逐已越来越理性,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武宁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王丽萍表示,比起学科知识,一些家长的焦虑更多体现在对孩子在校生活细节的过分关注。比如,有家长担心孩子进入校园若无人引导能否找到自己的班级,还有家长担心孩子喝水会不会烫着,担心孩子吃饭慢在学校能否吃饱,甚至有家长提出:“老师,我能否准备些奖品放在您这里?麻烦您多发奖品给我的孩子,因为他特别需要鼓励。”

  “家长的焦虑,我们能够理解,但也要学会适时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王丽萍说,比如有些事情家长完全可以告知孩子,由他们转述给老师。家长也应多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和书桌。

  原标题:零起点教育,“拼妈”开始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