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大团队以挂轴形式呈现德清县筏头乡的改造
2015-11-05 11:17:00
新华网
作者:

  在刚落下帷幕的米兰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压轴展览“地方重塑:中国乡村实践与文化复兴的邂逅”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及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青年师生团队负责,他们将文化注入乡村发展,展现乡村手工艺等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艺术附加值。近年来,上海松江、崇明等地也留下了团队重塑乡村的身影。

  压轴世博布展时间压缩只得通宵赶工

  负责此次压轴展的上大团队很年轻,项目总监“70后”金江波老师带领着青年教师和四名上大研究生在当地时间10月26日上午到达米兰。此次展览围绕着加强新乡村的文化建设和复兴、关注地方精神的开拓和挖掘、提升乡村旅游文化的延伸和扩展等内容为主题,通过公共艺术的视角与传统民间艺术相融合的方式,结合新农村的建设,从而体现公共艺术与地方重塑的关系。

  团队学生之一的徐谦表示,此次他们的展架以挂轴形式呈现,集中展出德清县筏头乡改造的案例,涉及改造后的现状、民宿介绍等,而展板则以宫扇作为载体展示以理想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国画、剪纸等。11个挂轴展架、50多块展板、海报,随行物资众多。原本有2天布展时间,却因为物流关系物资送达中国国家馆后,留给团队的布展时间只有半天,“从28日下午开始,我们团队完成了从开箱到展架安装再到展览布展等一系列的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最终完成所有布展任务。”

  徐谦还透露,因为展馆的墙体是不允许打洞的,如何悬挂挂轴展架成为一道难题。为此团队积极讨论,设计了很多方案,“最终我们发现,中国馆顶部的钢结构恰好有一根钢管横穿整个展厅,我们就用原本捆扎挂轴的皮筋来悬挂挂轴,最终顺利完成了布展。”徐谦说道。

  展览核心挖掘筏头乡建设回归竹文化

  据团队介绍,整个展览最核心的部分是通过德清县筏头乡改造的案例向参观者展现地方重塑项目的理念和宗旨。筏头乡最大的特点是漫山遍野的竹海,易让人联想起古时竹林七贤等文人墨客。他们寄情于山水,回归一种朴实的生活状态。回归竹林、挖掘竹文化是团队为筏头乡的定位。

  在展示现场,50多个高1.6米、宽0.6米的扇形展板十分吸引眼球,做成宫廷扇的圆形扇面上既有水墨丹青,也有传统剪纸。项目负责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金江波说,展板的实质是筏头乡的竹扇加工技术,他们走访时发现,乡村里有竹编、竹扇加工技术,也有位7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但他们做的仅仅是加工,并出口国外。团队了解后在扇面上融入了绘画创意和人文故事,将竹扇这一使用工具提升为生活空间的文化装置,“传统技艺与创新绘画相结合,让竹扇从工艺品递进至艺术品,增加其文化附加值。”金江波还补充表示,他们是通过挖掘乡村建设的进展、乡村文化的变迁以及地方精神的开拓和发掘,用艺术来介入城乡的文化生态、生活业态和产业形态的转型。

  已经加入项目一年多的徐谦也有同感。他跟着老师走访过丽水市景宁县、遂昌县等一些乡村,实地交流发现,简单地用植入、挪用的方式去改造乡村,往往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实属失败,“其实重塑是要挖掘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呈现文化特征,比如丽水市的蕉川村以板龙和芭蕉文化为特色,我们的重塑都是基于这些独有文化,深入挖掘的。”

  落地上海要为松江“打铁村”重塑铁文化

  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弱势显而易见。流向城市的青年劳力导致乡村基层缺乏活力,乡村精神、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传统文脉也没得到应有的保护。就如一年前,金江波带领团队走访过松江区的打铁村,本是以打铁这一劳作汇集的村子,遥想当年各家各户应该都不缺打铁匠,村里还有码头,做完的铁器会通过码头运往各地,铁文化无疑是村里最大的财富。而如今,整个村庄只剩下“打铁村”这一村名与铁有关。

  金江波表示,他们为打铁村做规划时就提出,打铁的历史和打铁匠的生活是其文化核心,需要有相关展示馆,无论对于回乡寻根之人还是周末来放松度假的旅客都是一个了解乡村的窗口,“另外可设立生活空间体验馆进行互动体验,让人对乡村公共生活空间与相关记忆产生认同感。”

  此外,他们还在上海崇明、青浦等地的乡村进行过重塑项目。

  金江波表示,如今无论是乡村生活方式还是文化状态、结构都面临着新发展,他们介入乡村,进行地方重塑,在为当地人树立自信与自豪感的同时,通过专业艺术力量介入,是在挖掘并演绎乡村独一无二的文化生态。

  如今,他们一年走访十多个村庄,为乡村重塑提供建议,他们还让青年以“创客”的身份进驻乡村,开设工作室等符合乡村发展的空间,让青年的创新与热情带动乡村的发展。

  原标题:上大美院重塑乡村让筏头乡回归竹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6-12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