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职教体系建设规划》勾画蓝图 应对全球产业竞争
2015-12-31 09:56:00
新华网
作者:

  《职教规划》旨在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育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图为大学生正在借助数字化设备进行创新实践。顾超摄

  “未来全球产业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说:“这里,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

  人作为集成于未来产业世界的不可替代的部分,为适应制造业的转型与变革,必须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刚刚发布的《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简称《职教规划》),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层次、布局结构和体系建设等进行一系列重要设计。它不仅是本市第一个体系视野下的现代职教体系规划、第一次体现大职教观的学历与培训并重的规划,也是第一个跨越15年的职教专项规划。

  这一份基于国际视野进行理性思考、科学决策的指南,框架清晰: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在大教育观下,以15年的长远考量,培养知识型、发展型的职业人才,支撑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份蓝图,对于上海职业教育领域,对于身处一线的规划者、管理者、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上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更具有重要意义。

  浦东新区:转型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不久前,浦东新区四个高技能人才工作站陆续举行“结业式”——在这里,130多名来自区内中职校的优秀学生,经过学习考核,获得由人社局或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添上一枚沉甸甸的砝码。

  回溯2012年,浦东职教集团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新区中职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站”,面向全区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开展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首批35名学员在经过培训之后,93%以上获得上海市物流行业协会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至今,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拓展到振华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临港科技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星职校“动漫游戏”专业,越来越多有志向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青年学子,获得了校外提升的新通道。

  《职教规划》明确:“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有义务、有责任率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上海特点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效。”

  浦东新区副区长谢毓敏指出,新区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自贸区建设的承载主体,紧密对接产业结构,积极建立完善具有区域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发展必需。

  据悉,浦东新区将按照《职教规划》要求,大力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多元立交”系统。在纵向上,努力构建符合浦东新区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直至对接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浦东新区教育局所属中职学校又有3个中本贯通专业和3个中高职贯通专业被上海市教委立项批准,使新区内中高职、中本贯通专业达到了9个。这对浦东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区内将继续推进中高职、中本贯通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并努力突破不同学制的简单叠加,进一步实现内涵贯通。在横向上,以“职业体验日”制度化,面向中小学开放职业院校实训场所、课程、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加强职业启蒙教育等途径,努力加强普职渗透,促进学生多样化选择,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形成合力,校企一体化齐心育人

  一个月前,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华山论剑”——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以一个个说着英语的老外“病人”为护理对象,集团内12支学校代表队、20支医院代表队与来自美国、芬兰、荷兰、挪威等国家的8支国际队同场比拼。来自上海各医院、医学院校观摩者超过1000人。

  此次发布的《职教规划》,希望将集团化办学发展为职教重要办学模式,到2020年,覆盖各区县和主要行业。到2030年,形成若干职业教育集团品牌。

  作为本市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自2007年成立以来,汇聚37个加盟单位,分布于全市10个区,包括10个三级甲等医院、5个三级专科医院、8个中、高职护理专业办学单位、8个二级医院、6个民办高校及职业学校,实现了护理行业和护理职业教育的跨行业、跨部门和全覆盖。目前,已逐步具备专业教学、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上海特点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行性探索和特色化实践。

  依托现代护理职教集团这个大平台,超过60名行业专家赴护理职教集团内学校担任专业教学和督导,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课时总计超过专任教师一倍,受惠学生遍及集团内全部卫生类职业院校。在集团内医院的支持下,临床在岗见、实习时间大大增加,理实比从1:1变为1:2.8,学生获得更多时间在岗实践学习。同时,“瑞金班”、“东方班”等订单式定向培养探索,也让相关医院的临床技术培训、医院文化传递介入早期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一体化无论以何种形式,何种内容开展,最终的落脚点仍是服务教学、服务学生。集团通过成立护理行业专家工作室,筑巢引凤,邀请来自上海市各大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和护理专家,亲自参与到学校护理教学的研讨、指导和督导的全过程中,成为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对接的重要桥梁,将行业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操作规范等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课堂教学的第一线。

  “有了一线护理专家的参与,教学方案中,即使一个最基本的静脉注射操作,也会要求学生考虑手会不会冰着患者皮肤,要寻求最佳的扎针角度,尽可能保养血管,”上海健康医学院副院长唐红梅介绍,产教合作对接,能确保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临床护理任职要求之间的高度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与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12个国家的23所院校开展深度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各成员单位合力提升集团品牌效应。自2009年至今,集团内已有54名优秀青年护士、青年教师被送往美国、澳大利亚高校就读护理硕士,他们学成回国后,都已成为骨干。目前还有8人在美国学习。据了解,深造的费用,学员只需承担其中一小部分,其余均为职教集团和所属医院分摊。在唐红梅看来,这一培养机制凸显“大教育观”,惠及上海卫生行业人才终身教育,也是职教集团对于行业的重要作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深化改革,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

  近两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报考火爆。然而,这个名字并不在本科专业目录上。校长俞涛从头说原委——2013年,学校从教师到管理者,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调研和讨论,定下“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这一办学定位,学校开始更多思考和实践,如何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动力。为此,二工大新设工学部,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部原有工科专业整理归并,以“专业群”的方式重新分为三组,分别为“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环境与材料工程”,并对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引导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本科专业转型,探索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这也是《职教规划》中不小的“突破”。先行一步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改革更有底气。

  2014年,学校通过校内排摸家底、同行专家咨询、行业企业调研等多渠道,对57个在建本专科专业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证,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评审,进一步明确专业内涵、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设置、内涵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同时,精简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留出更大空间,本、专科专业严格按照130~150学分和90~100学分的标准编制培养计划。

  紧抓“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根线,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遵循“职业需求——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逻辑进行重构,凸显实践教学的权重;并实行双证融通,每个专业均需选择一、两项本专业领域认可度高、适用性强的国内外行业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的必需,进入培养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通识教育也成为了新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努力架构具有工科见长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劳模文化、职业信用、工程伦理、创新思维等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被纳入教学计划。如今,全新编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在2015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开始实施。

  此前,二工大曾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资源,率先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展了工程教育试点,跨专业组班,编制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以提升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学校将总结经验,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FH)、澳洲TAFE、美国社区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逐步建立起以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基本途径、以学生全面发展兼具专业特长为主要目标的特色培养模式。

  原标题:《职教体系建设规划》勾画蓝图 应对全球产业竞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