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大学自主招生已经成为高校争抢生源的准高考?

http://shanghai.eol.cn/    《文汇报》  2012-02-13    

  作为对抗高考单一选拔制度的探索,却并没有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自主招生 争抢生源的准高考?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被称为高三考生的“黑色周末”。两天内,“北约”、“华约”、“同盟”三大联盟,以及华东师大、上海财大、上外等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集中举行,考生连轴赶场,试图为自己的高考保驾护航。

  这样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自2003年推出,已轰轰烈烈开展了十年。当年,面对高考“一考定终身”,改革者希望用自主招生帮助大学选拔适合的人才,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到今天,这美好的“双赢”目标,却不得不面对“双输”的困局——大学在争抢生源中不断丧失办学特色,而高中生的压力则远远辐射到了初中生甚至小学生。

  回到“一考定终身”的老路,显然是逆改革潮流之举。但如何让自主招生更加完善,真正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却是每一所自主招生高校必须加紧承担的责任。

  高校不重培养而重囤积优秀生源

  十年前,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自主招生应运而生,为那些具有创新潜力、学科特长的考生开辟一条新路。“它客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特别是一些高校引入面试,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在以前完全不能想象。”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如此评价。

  但本该区别于高考的个性化选拔,如今却日益趋同。前天,在上海电视大学国顺路考点,“北约”、“华约”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连连摇头:“题量大,不能说很难,形式和考题越来越像高考。”

  “现在的自主招生,是用准高考的方式折磨考生。”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孙铮教授指出,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自主选拔录取似乎不是在搞试点,而是给予某些高校某种待遇;高校争取自主招生资格也并不在乎选才,好像是在争取某种权利,借自主招生圈定优秀生源。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教授也认为,自主招生是一种低层次的囤积生源行为——囤积越多,分数炒得越高,似乎证明学校水平越高,这种囤积生源的现象是高校不自信的表现。他进而指出,自主招生的高校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如果能够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何愁没有好的生源?”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备受诟病,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已经逐渐从基础教育转向高等教育。“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眼睛发亮,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两眼无光”,“眼睛一闭一睁,一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四年过去了”……这是当下流传在大学生中的段子。面对知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仍是奢望的现实,人们对自主招生自然有了更多的质疑——每年想尽花样抢高分生源,抢来了又不能开展特色培养,如此恶性循环,高等教育何时才能提高质量?

  孙铮认为,针对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提出适合的培养方案,真正把教学质量提上去,同时帮助中学拓展素质教育空间,这才是高校应该花心思做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