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志愿者日记 | 讲述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2022-04-19 13:35: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一线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用“特殊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收获的温情与直观的感受。

因为感恩而出发,在服务中收获感动

宁一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大一

“次日一大早,朗贝尔就给里厄大夫打电话:‘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干,直到我有了办法出城为止,您肯接受吗?’”这是《鼠疫》里面的一段对话。我看着小区里“大白”拿着喇叭一幢一幢地通知,看着志愿者们一趟又一趟地运送东西,我才恍然想起,在一层层防护服下面他们也都是一群“普通人”。

结束最后一节课后,我穿上了印着“温暖你我”的志愿者马甲,匆匆奔向了工作地点,从“大学生”变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架子、地上摆满了东西,每次清点完团购物资,我总会发现有几袋放在角落里,那是团长和邻居们自掏腰包送给志愿者的,有面包、牛肉丸、牛奶等。对这些物资进行简单分类后,我决定先送外卖与药品。

    门铃响起,是一位老奶奶接了电话。“侬好。”“您好,您的东西我放到楼下了,麻烦您下楼来取一下。”“啊呀,好的,谢谢侬。”

“非常感谢。”这是我在疫情期间听到最多的话。

等骑车返回大门口时,我遇到了下来拿药的老奶奶。她看着我,虽然口罩掩去了她的半边脸,但可以从眼睛里看出她应该是在微笑的。“疫情,总会过去的。”“会过去的。”我笑着对她说,也对自己说。

结束了今天的工作,我用喷壶给自己消毒,突然听到楼上传来一声“谢谢你!加油呀!”我抬头望了望,一位可爱的女生冲我挥了挥手。虽然看不清她的模样,但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乐观、她的热情和她的感激。与此同时,微信群也在叮叮作响。看着满屏的“谢谢志愿者,辛苦了。”我收起手机,推着自行车,“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在这段做志愿者的日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小区的团结一致与积极配合,也感受到了每一家、每一户战胜疫情的决心,对封控生活的耐心以及对医护工作者、志愿者们的温馨。

有团购时多为志愿者团一份的团长们,有为志愿者众筹防护服的楼长们,有在送货时高喊“加油”、“谢谢”的邻居们,有始终为我们提供生活保障的物业人员们。有这么一群人在我们身边,疫情怎么可能不过去?我始终相信,很快,我们会“光荣下岗”;很快,小区会解封;很快,我们会恢复以往的生活。

从“学生记者”到“社区记者”

朱昊哲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大三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居家隔离的第39天。

在疫情初期,我就去报名了志愿者。我依稀记得那时志愿者非常忙碌,七八个志愿者几乎是连轴转,才能勉强将所有物资正确安置。

在成为志愿者的第二天,小区里就筛查出了密接人员,需要立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而我也立即穿上防护服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去。那天雨下得很大,雨水不断堆积在雨篷上,尽管条件恶劣,我们同医护人员始终并肩作战,书记大伯也拿着大喇叭,不断用上海话提醒着不同楼道的居民迅速下来做核酸,确保整个流程不发生疏漏。

随着战线拉长,志愿者队伍渐渐壮大,志愿工作压力也慢慢变小,于是,作为上经贸大海鸥通讯社的学生记者,我又一次拿起了相机,与小区里另外两位姐姐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记录者。从门口一人独送五桶水的帅气大叔,到为大家领取一袋袋东北大米的楼长;从与妈妈一起给志愿者送口罩手套的可爱小朋友,再到为居民理发的小区理发师……无数温暖的瞬间被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上传到小区微信群中。

看到照片的志愿者大叔们总是会拍拍我的背说“谢谢小伙子”,我也常常在微信群中收获邻居们的夸赞和认可……比起这些,我觉得能让更多人看到志愿者们在背后的努力,才是这些照片的价值所在。每一次发出照片后收到的积极反馈,也使我感受到自己的志愿工作是有意义的、充满力量的。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志愿者、“团长”还是普通居民,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履行着自身的义务,一天天坚持下来,持续传递着正能量和人间温情。

向社区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致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志愿抗疫的队伍中!

作为学生干部和党员,更要坚守一线

芦书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研二

我们的封闭管理是从312日夜里的那次全员核酸开始的,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尽管有些疲惫,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些美好的收获。

印象里每一天都是在鼓励与被鼓励中度过,这段看似艰难的日子也在大家的陪伴里变得温暖。因为我和室友都是校研究生会成员,就被直接编在校团委的长期机动志愿者小组中,负责组织和执行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为了第一时间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出准备与反馈,熬夜等通知成为了我们几个人的常态。

最初学校进入封闭状态时,我们需要负责三餐送楼的工作。其实我是个爱赖床的人,但为了准时送达三餐,我从未迟到或缺席,并且享受着同大家一起完成这些看似普通但是却很重要的任务。看到小推车一个接着一个精准高效送达餐食后又再次返回听从安排,那些瞬间总让我觉得志愿者们就像拦也拦不住的洪流一样,没有人停下来,也永远会有人接下去,好像就是那股子冲劲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近也更紧密了。

上一次这样高强度的志愿服务还是在进博会,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志愿服务的巨大魅力,这次学校封闭管理的志愿服务经历也算是一个珍贵的礼物,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到现在我仍然在参与分发物资和送餐的工作,仍然能看见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仍然感受着学校对我们的爱。哪怕还是会顶着黑眼圈,哪怕还是因为深夜布置场地和制定方案后一起睡在居委会的板凳上,这段日子将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回忆,永远闪闪发光。

也许我们做的工作简单而重复,但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就是对同学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对学生干部本职工作和党员身份的坚守,我很荣幸能够为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出一份力,也很高兴能收获大家的理解与鼓励。

“随叫随到”的日子里,我也理解了“志愿者精神”,它并不仅仅只是个名词,它是需要我们置身其间,并用心感受的力量。那种“不分你我”的感觉,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到底有多温暖。

这些青春的身影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光发热。他们记录着温情,传递着温情,也用行动证明了青春并没有被疫情偷走,而是在以更坚定的姿态书写、盛放着。

SUIBE海鸥通讯社 李蕙兰 凌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19 09:43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12 12:32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07 15:30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04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