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东华推出“博导班主任” 引出教育三问

http://shanghai.eol.cn/      2011-09-08    

博导王依民教授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以学生为中心’,是任何一所高校理应秉持的。一所大学除了大楼,更应有大师和大爱。”

  ——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

  对不少大学新生而言,博导似乎离他们还很遥远。然而,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232名新生却与学院8位重量级教授接触“零距离”。更让他们欣喜的是,这8位教授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将担任他们的“博导班主任”,为新生们“释疑解惑”。“博导班主任”缘何诞生?意义何在?

  一问:博导为何“自讨苦吃”?

  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8个新生班级的博导班主任中,有的是资深教授、博导,有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海归教授,甚至包括学院院长。这些专家学者无一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那么,他们又为何要“讨”着当“博导班主任”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获得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王依民教授。王教授是材料学院的博导,2008年,王依民主动请缨当起本科生辅导员。当被问及为何“自讨苦吃”时,他说:“好的老师会影响人的一生,学院有这样的传统。”

  此言非虚。在跟学生们交流时,王依民无数次提及恩师钱宝钧教授对自己的影响。在王依民看来,作为中国化纤工业、纤维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中国化学纤维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钱宝钧教授和老一辈教授们是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把教育当作最神圣的事业来做。“有了这样的爱和付出,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履行好。”

  身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却要求当辅导员,这在别人眼里有点匪夷所思,但王依民认为,这是教师的育人责任使然,“大一、大二是大学生的转型期,尤其需要引导。一个家庭培养个孩子不容易,孩子毕业后还要承担社会重任,如果辅导员能够一起帮助学生尽早规划人生,那便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项对上海8所大学230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3%的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表示不明确,只有4%的学生有明确的设计。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亟待有人指点迷津,而具有广博学识和丰富阅历的博导往往具有天然优势。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这次也加入了“博导班主任”大军。在她看来,对孩子而言,18岁考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于自己的新角色,朱美芳深有感触地说:“古话说,教学相长,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不仅要教书、科研,更要育人,育人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二问:博导当班主任如何可持续?

  推出“博导班主任”是东华探索多元育人格局的新举措,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博导班主任”本身的学术研究要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那么,他们还有时间来履行班主任的义务吗?这一个职务会不会成为名不副实的“空架子”?

  事实上,东华大学并非心血来潮。该校材料学院从2002年就开始就对本科生推行了“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有70%的大二、大三学生进入老师课题组,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个渠道,材料学院的教授一直有很多机会与本科生接触,在零距离的沟通交流中充分感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渴求。不少教授表示,他们很愿意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给予他们成长上的指导和帮助,担任班主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迄今为止,王依民教授已经担任了3年新生班主任,他在学生中拥有超高的“人气”。在2008级学生韩谨璐看来,王老师的办公室就是大家的谈心室,“在这里,王老师和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专业学习。班里谁的成绩起伏较大,谁家遇到困难,王老师都记在心上,格外关照。他像父亲,更像个老小孩儿,我们都很喜欢他!”

  “正是由于王依民教授的先行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到,在低年级同学的成长道路上,教授班主任与辅导员是非常好的合作团队。”材料学院总支书记何雅说,“博导班主任将与辅导员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定期开展案例分析、培训交流、经验总结等,更好地带动全院营造‘无私奉献、多元育人’的氛围。”

  在“博导班主任”的职责设定上,学院同样非常务实。“博导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在学习、科研、人生等方面的困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并不用事必躬亲地关心琐碎小事,这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学术与思政工作的平衡。

  三问:学子期待拥有怎样的大学?

  傅群老师和任鹏贞老师是学院配给大一新生的专职辅导员。他们在与大学新生交流的过程中时常能深切感受到,新生对未来、对专业、对学习和大学生活缺乏清晰的认知和合适的规划。“他们迫切需要引导和帮助。仅有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傅群坦言。

  材料学院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戴蓉告诉记者,从一线工作的情况看,大一大二是学生的关键期,不及时有效引导,很容易散漫掉。“我们的年轻辅导员思维活跃、充满激情,而我们的教授博导阅历丰富,专业素养深厚,两支队伍可以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互补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明确人生目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等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开学前,一些准大学生通过微博、QQ群、论坛、贴吧等方式,寻找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在了解学校的同时也提前建立人脉关系网络。他们也被称作“脉客”。77.5%的人表示身边存在不少“脉客”,50.2%的人认为,“高校信息公开不充分,相关介绍太简单”是催生“脉客”的主要原因。显然,“博导班主任”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本科生与博导班主任的见面会上,理科实验班的周郁显得很兴奋,“真没想到一入学就能见到学科的大专家,而且还是我们的班主任。”

  周郁说,在他的概念里,博导都是钻在实验室里搞学术研究的,即便见到面也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下了课也不会有太多的交流。但在见面会上,他意外地发现,教授们比他想象中要亲切得多,不少人主动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还将办公室的具体位置告知学生。

  就读于理科实验班的戚佳斌说,他在大学第一年将接受通识教育,第二年可以在东华大学自由选择任何一个感兴趣的专业就读。戚佳斌说:“虽然进校第二年选专业可以避免很多望文生义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对于未来的方向还是很迷茫的。相信有了‘博导班主任’,选专业这个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戚佳斌同时表示,自己尤为期待能进那些尖端实验室看一看,“如果能在‘博导班主任’的带领下更好地浸润在学术氛围中,那么,我在科研方面的成长肯定能不断提速。”

  在周郁眼中,“博导班主任”的诞生是一所大学文化的缩影,从中他看到了一个积极动向,那就是教授不再只是课堂上冷冰冰的“留声机”,而是以人为本地走近学生,竭力为学生的人生轨迹“导航”。

  学生的感悟同样契合了东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校长徐明稚看来,“以学生为中心”,是任何一所高校理应秉持的。一所大学除了大楼,更应有大师和大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