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密切关注商业阴谋对孩子的“辐射”
2011-11-14 08:58:00
作者:

  30近来,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一些极端个案,不仅让为人父母者胆战心惊,也令更多的人对教育体系展开反思:

  为了买iPad,17岁的小男孩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为赚零花钱,个别女孩不惜出卖身体,并将这种“致富”之道推销给同学、好友;一些少女早早恋爱、体验爱情,却意外怀孕,上海一家医院开设的少女意外怀孕救助热线开通6年来已救助早孕少女逾2000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
  当拜金、情色交易这类成人世界的“病毒”开始入侵未成年人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心生忧虑:该如何把更多的思想养料输送给孩子,滋养其幼小的心灵,增强他们对社会不良习气的“免疫力”?该如何使优良的传统文化回归课堂,让孩子们的心灵更为纯净?毕竟我们无法想象,当未来一代沦为贪恋享乐的物质主义者时,社会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以下是法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物欲”侵蚀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忧思,本刊还将继续关注社会,尤其是学校的相关探索。

  心理专家给家长的提醒——“物欲”先降温!

  很多家长心知肚明:学校老师和自己苦口婆心建立的价值观,很容易被孩子身边一个同学或好友的不良言行颠覆。

  随着孩子逐渐步入青春期,更多家长不自觉地扮演着“思想警察”的角色。虽然,“思想警察”不是光荣的字眼,但相当一部分家长仍不敢懈怠——他们在孩子教育上遭遇难题,感到不安。

  这是在一家国企工作的李女士不久前遇到的家教困境:女儿读高一后,她给孩子配了一部联想牌手机。本以为足以应对平时生活之需,但母女俩却多次因为这部手机发生争执。“女儿认为用国产手机很没有面子,在同学前面抬不起头来。在她的班级里,很多同学手里都有iphone4。”李女士有一天趁放学时去学校门口实地暗访,发现还真有其事。

  “监视”孩子的手机、阅读刊物、网上浏览的信息,以及孩子在学校结交的同学、在校外参加社会活动……家长们小心翼翼地承担着教育者的责任,他们发现:比起自己的苦口婆心和学校老师的说教,孩子更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如果班级的很多同学都不愁零花钱、对衣着和吃穿有要求,我又如何能让女儿成为一个懂得量入为出,追求完善自我的人。”

  让李女士纠结的还不是该不该掏几千元买个“苹果”手机,而是一种教育方略的调整。在这位母亲看来,不管家境如何,女孩子最忌贪慕虚荣,“一旦性格上有这个弱点,以后就容易受骗上当”。但眼下,李女士也不得不考虑身边同事给她的另一种忠告:女孩子要适当“富养”,管得太紧,更容易滋生对物质和财富的贪恋,走向歧途。

  但她仍然将信将疑:如果要“富养”孩子,那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她的物欲才算足够?

  李女士遇到的困境,在中学生家长群体中非常普遍。当“金钱至上”、“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很多成年人的处事准则时,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如何建筑高高的围墙,让孩子接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古训,不至于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