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沪上教师心里话: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想念是最大的成就
2015-09-10 10:01:00
新华网
作者:

  “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学生的认可和想念。他们点点滴滴的思念,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昨天,东昌中学班主任老师吴佳茗道出心声。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师们有着怎样的愿望和期盼?甚至,有什么样的“牢骚”?来听听他们说说心里话。

  最盼望:“孩子们还能记得我”

  昨天下午,普陀区江宁学校一(7)班微信群里,班主任马建平打下了长长一段提醒:“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忘了幼儿园里悉心教育你们的老师。打一个电话,或者明天放学后去看看老师。其实老师不在乎你们送不送礼物,更在乎的是你们的一份心意……”信息下面,家长们的回复同样动人:“我们昨天下午已经去过了”“谢谢老师提醒,已经跟幼儿园老师约好啦”……

  桃李满天下,是所有老师们的心愿,也是他们的期盼。

  孙玲玲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回忆起最温暖的教师节,她如数家珍:一个已毕业的孩子特意来到学校,给她带来了一瓶咖啡。“孙老师,我记得你喜欢喝咖啡,就给你送过来了。”孙玲玲说,最好的礼物,就是惦记。她回忆道,有一年,一个曾经的学生把上个学期她当班主任时的点名册还给她,上面写着“孙老师,我们永远喜欢你”。那一刻,她感到无比幸福。

  最让吴佳茗记忆犹新的礼物,是全班30多位学生,每人给她写了一封信,都是学生们给她的心里话。然后装订成册,上面写着:“给我们最爱的佳茗姐”。

  陆美萍是崇明的一位退休小学英语老师,她最盼望的,就是孩子们能有所成就,能想得到小时候教会他们ABC的启蒙老师:“有一年教师节,十几个学生来看我,都是名牌大学学生。我给他们削了十几个苹果,大家一边吃苹果一边回忆小学时光。现在想起来,都很开心。”

  最盼望:能否少些“雨衣烦恼”

  “老师更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理解、尊重和宽容,”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特级园长、特级教师周剑说。

  “家长们支持我们的工作,就是对我们的肯定,再辛苦也愿意。”孙玲玲说。每次当护导老师的时候,如果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孩子们背书包,她总会叮嘱一句:“长大啦,该自己背书包啦。”但是很多时候,老一辈们不能理解她的苦衷,认为孩子还小,吃不起苦,有时候还会因此和她产生纷争。每当这个时候,孙玲玲就会觉得很委屈,也很无助:“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如果家长能支持我们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就会更快,我们工作起来也会更带劲。”

  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雨天,一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穿上雨衣体验下雨的感觉。不巧的是,回教室时,一位小朋友被雨衣拌住摔了一跤,家长责怪老师为何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甚至指责没必要到户外活动。“其实,老师一心为学生好,但有的家长不理解,万一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希望家长能理解、宽容。”老师很无奈。因为怕麻烦,个别学校“因噎废食”,甚至不敢随意放孩子户外活动,避免引起意外。

  如今,这样的“雨衣烦恼”不少。开学不久,有位家长反映学生午餐伙食不好。于是,家委会和学校沟通后,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校长指定老师,每天将食堂从洗菜、切配到烹饪的全过程进行拍摄,并将这些图片发布到微信群里,家委会成员再将图片转发至各个班级的家长微信群。“怎么今天又吃绿豆芽了”“绿豆芽还能吃吗”……在班级微信群里,家长频频“挑刺”。

  如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期待也日益提升。而许多时候,当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时,若沟通不畅,家长缺乏信任,也往往令老师在开展工作时备受压力。

  事实上,在大学里,这样的情况也有发生。复旦大学2015级数学2班辅导员陈李佳坦言,开学两周不到,自己的电话已成“家长热线”,有些反复询问孩子日常生活。“其实,他们已经是大学生了,离开家庭的羽翼,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陈老师说,在这方面,家长要信任学校,信任老师,更要信任孩子。

  最盼望:评职称不再“遥远”

  张振中是长兴岛长明中学的语文老师,入职十年,当了7年班主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晋升通道能更宽阔一些,职称评定能更贴近实际一些。当年第一次评中学一级职称时,张振中论文没通过,耽误了评职称。他希望,职称的评定能看老师的实际才华和学生们的评价。

  对广大中小学老师来说,今年最大的教师节礼物是来自人社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红头文件,今后将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今后,不仅高级教师有望掀开他们头上的“玻璃天花板”,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有更多专业上升空间。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承敏芳认为,中小学老师可以参评正高级职称说明,专业技能是成长过程中永无止境的追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百艳也肯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让他们树立了更大信心。

  不过,也有一部分老师对于评正高级职称感到有点“遥远”。有些老师说,课堂是老师的生命,老师首要任务就是上好课。一些老师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在构建评价标准时,能考虑到中小学老师各自不同的职业特点。西南位育中学党支部书记金琪说,希望能完善符合中小幼教师特点的评选体系,把好事办好,而不是一味参照现在高校的标准,如过高的科研要求等。在她看来,真正的好老师是在课堂第一线产生的。

  在高校中,青年教师职称问题,也是资深教授心头牵挂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成永旭直言最大的担忧是: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名额有限,一些年轻教师明明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却难以评上,科研创新积极性受打击。“年轻人的学术空间如果因为这样的因素被压制了,那么评价机制、发展道路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呢?”成永旭说。据悉,上海海洋大学正酝酿先给科研教学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以“教授”、“副教授”的“荣誉称号”,收入、待遇等条件成熟了再跟上。

  原标题:沪上教师心里话:学生还能记得评职称不再遥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新华网 2015-09-09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