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华南理工大学来沪招生
2023-03-26 02:14: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上海站 3月24至2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走进上海多所中学,开展招生政策宣讲。据介绍,该校“631”综合评价招生现已在阳光招考平台开通报名。

  “我们带着最大的诚意与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寻找最有潜质的学生,”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与家长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详细解读招生政策、报名流程、材料要求。该校前沿软物质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学院的“大咖”院士和教授们也在现场进行学院及专业介绍。


招生政策有亮点:两次报考机会+超高专业含金量

  华南理工大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自1952年组建时就位列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目前是 “985” 工程、“211” 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0 强,和上海同济大学、哈工大等9所高校组成了中国卓越大学联盟。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为上海考生带来了报考政策的“大礼包”。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华南理工大学面向上海学子,在提前批采取“631”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方式,即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占60%)、学校考核成绩(占30%)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择优录取。这种录取方式为拥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

  其次,采用“631”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专业有着超高含金量,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共8个新工科专业,均为当前最热门、最前沿的交叉学科专业。

  第三,由于“631”综合评价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没被录取的考生依然可以在普通批次中再次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因此相当于多了一次入读“双一流”高校的机会


人才培养获赞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华工模式”

  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以“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为世人所熟知,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华工模式”在高教界和社会上得到广泛赞誉。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历来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以学校2022届毕业生为例,根据统计,其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大型企业为本硕毕业“稳压器”、高等教育单位为博士毕业主阵地;近七成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人数与升学率逐年递增,在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中,赴QS世界排名前50名高校深造的占53.88%,前100名的占75.57%;用人单位对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意度均值位居高位。

  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科研及成果转化实力雄厚。截至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排名世界第一。学校拥有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26个部省级科研平台,2009-2020年获中国专利奖总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在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在穗主要高校总体支撑指数等排行榜中多次位居榜首……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教育中心,上海市历来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或深造的重要选择地。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丰,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上海华谊集团股份公司总裁王霞等校友,均是华南理工大学在沪学子的优秀代表。

  强强联手,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与上海市的合作互动日益频繁。学校与上海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校际合作,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钱学森图书馆,一批批在上海这片创业热土上蓬勃向上的华工校友企业,均是其中的见证。


办学范式有新招:广州国际校区引领“在地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631”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的专业,全部设置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广州国际校区。这一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是全国唯一教育部参与签约共建的校区,是全国唯一全是新工科学院的校区,也是国内首个中西合璧的街区式国际化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采用“在地国际化”的办学新范式,获批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德国科学院院士约根·卡罗曾表示,“这种科学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使得校区更能实现学科方向的精准布局、高端人才的集聚、科研条件的完备。”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发展,广州国际校区的办学成效日益显著。

  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建设日臻完善。规划10个新工科学院,重点布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孕育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新工科交叉领域,围绕高端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创设“学院+高端研究院+研发中心+行业联盟”的学术组织模式及产学研融合方式,搭建一流的前沿交叉科研平台。

  高水平人才磁石效应不断凸显。推行教研岗位教师“预聘-长聘”制度,引进全球一流人才,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新聘师资100%具有海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教育研究经历,其中超90%直接从海外引进,超60%为高层次人才。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优势更加突出。构建“通识+专业+双创+跨文化”四大课程群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四个三”人才培养特色,即通过“三制”(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三化”(个性化、交叉化、国际化)、“三跨”(跨学科、跨国界、跨文化),全面提升师资、课程、课堂、平台、项目等诸要素的质量与水平,着力培养一大批“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理工科领军人才和产业领袖。

  本科生学科竞赛及创新能力表现突出。2022年国际校区本科生参与“国家-省-市-校-院”五级创新创业项目数共41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03人次,其中国际级竞赛获奖67人次,国家级竞赛获奖56人次。

  现代书院制育人特色日渐彰显。实施“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构建多元评价的育人系统,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创新中心(全国仅19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试点单位(全国仅10家高校),2019年、2021年分别成立峻德书院、铭诚书院,积极营造“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环境。

  全球开放办学力度不断增强。与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覆盖近 70 所国际合作高校,


学长学姐有话说:听听上海籍学长学姐的真实声音

  近年来,大批上海籍学子通过“631”综合评价录取方式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感受。

  铭诚书院、前沿软物质学院吕志骏同学:

  广州国际校区的全英教学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大一我便参加了与全校外教共同研讨的英语角和一对一的面对面辅导,并参加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线上沙龙。全员学业导师制也让我能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导师,大一便有机会进实验室开展科研,感谢校区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

  铭诚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宇静同学:

  在这里,我收获了来自全方位的关心:学院为我提供了许多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前沿科技、扩展学术视野;书院开设博雅课堂,让我们通专融合,丰富专业外知识。校区给予我们永葆学习的环境、大胆尝试的勇气和包容错误的怀抱,让我能自由勇敢地追逐梦想。

  铭诚书院、微电子学院戎音澄同学:

  第一次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学,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校区还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我们真正学会运用起书本中的知识,增强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老师、学长学姐们也给予我们充分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在学习与创新之路上勇敢前行。

  铭诚书院、微电子学院曹柏闻同学:

  广州国际校区是一个很棒的地方,这里有很多课程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国际校区也很开放,会给同学很多尝试的机会。在国际校区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非常感谢国际校区。

  铭诚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曾博逸同学:

  校区美食相当丰富,广州烧腊、重庆抄手、兰州拉面……祖国各地美味轮番登场,还有自助餐选择,每天不重样!同学们还能学习使用先进的设备,与国内外学术大咖讨论,与组员们驰骋在各大赛场之上!来到华工国际,真是不虚此行!

  铭诚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华宝杨同学:

  “入读新工科,最注重的是实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专业课《工程导论》,课程考核要求与国外学校大作业形式类似,需要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自动寻轨并夹取物品的小车。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也从中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在实践中成长与收获的快乐。”

  铭诚书院、未来技术学院林方兴同学:

  广州国际校区和许多世界著名高校紧密联系,每学期举行多场线上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国际学术交流氛围,开阔眼界,认识到所学专业与其他学科融合与应用。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场讲座是将人工智能与天体物理结合,通过收集有限的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模拟宇宙,体现了归纳总结的思想。

  铭诚书院、未来技术学院张世琦同学:

  课堂上你可以随时站起来与优秀的教授面对面,大胆说出你的问题。教授们也会时常寻求同学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在这里,你还将拥有一间很棒的寝室,标准四人间,上床下桌,拥有独立卫浴和大空间阳台,不管是学习还是休息,都能给你最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3-24 09:57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3-24 09:54